畅游中国唯一的电子显微镜博物馆 诺贝尔奖得主在开封收获惊喜

发布日期:2019-11-06 浏览数:887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长剑


11月3日上午,开封职教园区里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裔美籍学者约阿希姆·弗兰克先生。应邀来河南大学访问的他,偶然听说开封有中国唯一的电镜博物馆,于是在紧张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只为一睹“芳容”。


一走进博物馆,老人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看到了“老朋友”——静静陈列在展馆中的一台台电子显微镜。2017年,正是凭借在冷冻电镜领域的卓越成就,弗兰克获得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

电子显微镜俗称电镜,是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利器,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医学、材料学等领域的研究拓展到了原子级别。作为中国唯一的电镜博物馆,这里收藏了海内外捐赠的3000多件藏品,包括23台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电镜,每一件都由工作人员燕子衔泥般辛勤搜集而来,不仅记录了电镜的近百年发展史,也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电子显微科研领域从无到有的风雨历程。


在博物馆,弗兰克惊喜地发现了11年前他在北京参加电镜学术会议的老照片,还亲身体验了校企合作研发的VR模拟教学。他灵活操纵电子感应手炳,将屏幕上的虚拟电镜器件组装起来,像个老顽童兴奋地冲着屏幕挥拳大喊:“我成功啦!”


在英国利兹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捐赠的电镜前,弗兰克驻足细看。馆长郭新勇会心一笑:“很多著名科学家都在这两台设备上工作过,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


郭新勇是博物馆创办人之一,也是国内电镜行业知名专家,馆中很多藏品都来自他的搜集。2012年,他促成中镜科仪与河南化院的校企合作,创办了中国唯一的电镜专业。如今,这个曾鲜为人知的专业已成为大热门,学生入校时就被抢订一空。


“中国科技创新脚步越来越快,技工院校不仅要为产业转型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还要为中国科技事业培育新型大国工匠。”院长杨箴立说,“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培养方向。”


当得知河南化院有177名毕业生在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电镜平台上工作时,弗兰克连声称赞。他说:“电镜操作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特别缺乏,欢迎你们的毕业生将来到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原定半个小时的参观不知不觉中拉长一倍。恋恋不舍告别博物馆,这位诺奖得主在留言簿上写下此行感受:“非常感谢你们,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


分享到: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在线商城
自营商城
淘宝商城
联系电话
在线客服